產(chǎn)品中心
聯(lián)系我們
電話:13600782571
郵箱:
地址:福建省惠安縣黃塘鎮(zhèn)德惠路1號A區(qū)會館副樓9樓
劉敦楨先生在《中國古代建筑史》中將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歸納為四個方面:
第一,組群建筑的藝術處理。其中包括總體布局和規(guī)劃,建筑的高低起伏的變化。大組群的建筑形象,猶如一幅中國的手卷畫。
第二,單體建筑的藝術加工。對單體建筑從整個形體到各部分構件的藝術加工,達到建筑的功能、結構與藝術的統(tǒng)一。
第三,建筑的室內裝修。建筑的室內裝修作為建筑整體的一部分,或奢侈繁細,或質樸簡潔,亦成為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第四,建筑的色彩。中國古代建筑的色彩,體現(xiàn)于墻體、屋面、柱、門窗,以及最能反映古代建筑色彩特點的建筑彩畫。
談中國宮殿建筑之美,其內容不外乎以上四方面。我們今天選擇紫禁城作為范例來講,原因是: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,它集歷代宮殿建筑之大成,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典范;紫禁城還是中國古代皇宮的唯一完整實例。
紫禁城建筑布局
(一)
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。北京城的中軸線,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南北延伸,南至北京外城永定門4,600米,北至鐘樓北側城墻3,000米(北京城的北城墻),構成了近8公里的南北中軸線。南半部從紫禁城的正南門午門向南經(jīng)端門、天安門、外金水橋、千步廊、大明門(清代名大清門),至內城正南門--正陽門,形成了一條長1,500米的天街。沿著南部軸線的兩側,在宮城南分別設置了祭祖的太廟和祭五谷的社稷壇。在天安門外千步廊兩側,設置了各部、院的衙署。
紫禁城中軸線建筑剖面示意圖
(二)紫禁城的布局
紫禁城占地72萬平方米,城墻高10米,四面各開一門,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(huán)繞。總體布局以軸線為主,左右對稱;根據(jù)朝政活動和日常起居的需要,分為南北兩部分,形成了宮殿建筑外朝、內廷的布局。
外朝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和朝廷處理政務的地方,建筑氣勢雄偉,體量宏大。外朝區(qū)域以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為中心,周圍廊廡、門、閣、樓等合成寬廣開闊的庭院,占地面積80000平方米。三大殿區(qū)的東邊設文華殿,西設武英殿,橫向排列。
內廷區(qū)域以皇帝、皇后居住的乾清、坤寧宮為中心,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,皇子居住的乾東、西五所,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、壽康宮、壽安宮,太上皇居住的寧壽宮,形成多座院落的組合。另有花園、戲臺、藏書樓等文化娛樂、宗教活動等設施。內廷建筑布局嚴謹、封閉,建筑形式多樣,裝飾華麗,體現(xiàn)了皇家建筑的豪華而規(guī)整的風格。
紫禁城外朝、內廷分布示意圖
(三)禮在紫禁城建筑中的體現(xiàn)
禮是人們一切行為的規(guī)范,歷代帝王均尊崇禮教。禮在建筑中的體現(xiàn)就是建筑的等級制度。
都城的規(guī)劃中最重要的是選擇中的方位。禮認為中為最尊貴的方位,“王者必居天下之中,禮也”?!秴问洗呵铩ど鲃萜费浴皳裉煜轮卸?擇國之中而立宮”,《周禮》言“匠人營國,方九里,旁三門。國中九經(jīng)九緯,經(jīng)途九軌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”,擇中立宮就成為歷代帝王規(guī)劃都城時所遵循的原則。紫禁城是北京城的中心。
《周禮》有“三朝五門”的記載。三朝為外朝、治朝、燕朝;五門為皋門、雉門、庫門、應門、路門。紫禁城與“三朝五門”相對應的是大明門、天安門、端門、午門、太和門(也有天安門、端門、午門、太和門、乾清門之說)。
《周禮》有“前朝后寢”、“六宮六寢”的記載。與此相應,紫禁城劃分為外朝、內廷兩大部分,內廷有東西六宮。
《周禮》有“惟王建國,辨方正位”的記載,“國”指國都,“辨方”即以君面南臣面北為禮。紫禁城里前三殿、后三宮以及各宮院的主體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。
單體建筑也同樣受禮的制約和影響。三大殿庭院中共有二十六座建筑,大致分為九個等級:
第一等
第二等
第三等
第四等
第五等
第六等
第七等
第八等
第九等
下面解析前朝這組等級嚴整的宮廷建筑:
1.太和殿
太和殿自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重建成保存至今已有310年。太和殿作為中國宮殿建筑的代表,是我國現(xiàn)存古建筑中規(guī)模最大,建筑形制、裝飾與陳設等級最高的殿宇。太和殿在明清時期是皇帝舉行大朝會的場所,“每歲元旦、冬至、萬壽三大節(jié)及國家有大慶典,則御殿受賀”,皇帝登極、命將出師也多在此殿舉行。
太和殿
太和殿是“九五之尊”的大殿,其形制從上到下,從里到外,均采用最高等級的做法。面闊九間,在建筑高度自庭院地平到正脊上皮,高35.05米,符合“以高為貴”的說法。屋頂是重檐廡殿頂,其檐角脊飾除按照清琉璃瓦的規(guī)定,檐角走獸九件,還破格增加了“行什”的脊飾?!靶惺病痹凇肚迨綘I造則例》中稱之為猴?!靶惺病蔽挥谖蓓斏?身有雙翼,很似傳說中的雷公或雷震子,取消災免禍,用于防雷的涵義。因排行第十,故稱“行什”。真人領先,行什殿后,屬于“走九”的最高一級,是古建筑屋頂?shù)墓吕?/p>
太和殿脊獸
太和殿的斗栱也是明清斗栱的最高形制--溜金斗栱,在清代建筑中屬一種特殊的斗栱:下檐為單翹重昂七跴斗栱,上檐為單翹三昂九跴斗栱。
太和殿的外檐別具特色。正面七間和背面中三間滿裝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門,朝會大典時,前后檐的十間大槅扇全部敞開,使殿庭之間形成既有區(qū)分又融為一體的氣氛。該殿門窗上,邊挺和抹頭的縱橫搭接處,除用榫卯結合外,并加釘銅制鎏金的角葉,角葉上鐫刻云龍,金碧輝煌,十分壯麗。它既是木材交接處的加固構件,又富有裝飾藝術,稱為金扉、金瑣窗。前檐的盡間和梢間安裝四抹菱花窗,龜背錦琉璃檻墻。
其他,如殿內藻井、坐龍?zhí)旎?、金龍和璽彩畫、三層漢白玉石須彌座形式的臺基以及臺基周圍的龍鳳紋飾望柱等等,也都是最高等級的裝飾形制。太和殿廣場御路兩側嵌有石質儀仗墩也與眾不同。
三大殿三臺下層須彌座雙層上下枋
2.保和殿、太和門
太和門與保和殿比太和殿略低一級。保和殿采用減柱造的做法,面闊九間,殿內減柱為四間。斗栱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跴斗栱,下檐為重昂五跴斗栱。建筑高度(從庭院地平到屋脊)29.5米,比太和殿低5.55米,屋頂為重檐歇山頂,比太和殿略低一級。清代殿試在這里舉行。
太和門由于是外朝正門,形制與保和殿略同,重檐歇山頂,突出了太和殿的最高形制?!吨芏Y·冬官·考工記》很重視門阿之制,即宮門屋脊的高度。太和門臺基是單層漢白玉須彌座,高3.44米,高臺上環(huán)以白石欄桿,云龍望柱頭。門前青銅獅子一對,高4.36米,體現(xiàn)出朝門的氣魄。
太和門
3.中和殿
中和殿位于太和殿、保和殿之間,明初始建始時稱華蓋殿。《晉書·天文志》載:“大帝上九星曰華蓋,所以覆蔽大帝之座也?!比A蓋殿布置在奉天殿之后就是根據(jù)星辰位置而定的。明嘉靖四十一年,改華蓋殿為中極殿,清順治二年定名為中和殿。
為了避免三座大殿的雷同,中和殿采取了亭式做法。根據(jù)《大戴禮記》所述的明堂輪廓,做成正方形平面,殿身縱橫各三間,這就是所謂的“明堂九室”。周圍設回廊,屋頂用四角攢尖頂,頂上安裝銅質鐫花鎏金圓寶頂。四面不砌墻,滿設門窗,以利采光,以附“向明而治”之意。中和殿四面明間都裝槅扇,惟南面為了配合太和殿的需要,滿裝槅扇,但只在明間安裝簾架,以體現(xiàn)“明堂九室而有八牖,宮室之飾,圓者像天,方者則地也。明堂者,上圓下方”的理論。
中和殿
4.崇樓
中國古代宮廷建筑講究“四隅之制”?!八挠缰啤笔恰吨芏Y·考工記》中高等級建筑的一種作法,后為帝王之家使用。古代稱四隅為“地維”或“四維”,即“東南巽,東北艮,西南坤,西北乾”,其理論依據(jù)是
古代建筑運用四隅的形制不多見。據(jù)記載,唐代大明宮麟德殿、北宋東京汴梁宮城、宋代山西汾陰后土廟是有角樓的?,F(xiàn)存的山東泰安岱廟、北京紫禁城有角樓。紫禁城不僅城隅有角樓,在外朝三大殿院四角的還設有祟樓,其建筑形制很高。崇樓屋頂為重檐歇山式,裝修為三交六椀菱花窗,在勘查其隱蔽部位時還發(fā)現(xiàn),該建筑在早期為龍草和璽彩畫。
5.體仁閣、弘義閣
體仁閣、弘義閣是太和殿的兩廂,始建時稱文樓、武樓,嘉靖四十一年更名文昭閣、武成閣,清順治二年稱體仁閣、弘義閣。
該閣為青磚臺基,用二十四氣望柱,御路雕飾云紋,裝修為直欞窗,彩畫為龍草和璽(與崇樓一致)。由于它是太和殿的兩廂,在形體上與太和殿既要有主從,又不能相差太大,因此做成樓閣形式:中腰設腰檐,出平座,屋頂為單檐廡殿頂。這種做法既增加了兩閣的建筑高度,又不越制,其高度達到23.8米,比太和殿低11.5米,相當于太和殿高度的68%,兩閣高度與庭院寬度之比為12%,達到了庭院寬闊,兩廂又不渺小的效果。
弘義閣
九種依次遞減的建筑形制,不僅符合君臣、上下之禮,而且還取得多樣統(tǒng)一的藝術效果。從中可見“禮”紫禁城建筑總體設計思想的理論基礎。建筑布局、規(guī)劃思想、裝飾藝術等因素與“禮”是形和神的關系。所謂取其形易,得其神難,建筑也是這個道理。
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結構
中國宮殿建筑由臺基、柱框與墻身、屋頂三大部分組成。
(一)臺基
高度--臺基的高度受到嚴格的等級制度的制約?!抖Y記》中記載:“天子之堂九尺,諸侯七尺,大夫五尺,士三尺?!碧偷畹呐_基高八米,是目前宮殿建筑臺基最高的一處。
材料--所用材料取決于建筑的等級,石為上,磚為下。
裝飾--臺基的裝飾很豐富,以須彌座形式為最高等級。臺基周圍的欄板望柱,其花紋、裝飾等受等級的制約。
乾清宮單層漢白玉石須彌座
(二)柱框與墻身
以木結構為主體的柱梁構架貫穿中國宮殿建筑的始終。木結構主體中,梁柱最重要,墻是輔助性的,起分隔室內外的作用,因此中國有句俗話,叫做“墻倒房不塌”。梁架結構非常復雜,各時代的作法和尺寸也有一定的差別。
木結構梁架有三種基本形式:抬梁式、穿斗式、井干式。
井干式、穿斗式、抬梁式
古代建筑的木構架結構我們俗稱為骨架或木骨。木構架的內容比較復雜,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有“側腳”與“生起”兩個概念。
建房首先要立柱。柱腳高出地平的做法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,早期埋在土里,柱洞下端放礎石。殷墟遺址中的臺基上面有露出原地平的礎石,河姆渡發(fā)掘的柱子已有管腳榫,解決了柱子的穩(wěn)定。大木結點最初采用綁架結合的方法,很難嚴緊固定。采用榫卯結合的方法,逐步解決了構架的穩(wěn)定問題。為了解決直榫容易脫榫的問題,運用力學原理,讓立柱向內微傾,我們稱側腳;把平放的額枋做成向屋角微翹,我們稱生起。通過側腳與生起,屋頂?shù)暮芍禺a(chǎn)生了向心的水平分力,把柱子與闌額的榫卯擠壓嚴實,增加了構架的穩(wěn)定性。
宋元以前建筑的側腳與升起非常明顯,厚重、沉穩(wěn),更具藝術性。
山西五臺李家莊的南禪寺大殿建于唐代建宗三年
由于柱子承受屋頂?shù)娜亢芍?所以墻壁和門窗部分可以靈活布置在兩柱之間,或為柱間的間隔物。一般的房屋正立面的部位裝滿門窗,兩側與背面則砌墻。宮殿明間多用槅扇,每扇的邊挺與抹頭間釘著銅面葉,增加了金碧輝煌的氣氛。為了掛簾子,居住的房屋中間兩扇槅扇之外,另裝簾架,次間與梢間多做檻墻與檻窗。
墻體還有斗栱。斗栱是中國古代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構件,它是柱、梁之間的一個過渡層,相當于載重汽車上的鋼板彈簧弓,將屋蓋的荷載傳遞到立柱。
明代神武門斗栱
斗栱的種類非常多,山西應縣遼代木塔(九層),高67.3米,全塔所用斗栱60余種。太和殿的斗栱種類也很多,如溜金斗栱、轉角斗栱、柱頭斗栱、平身科斗栱、品字科斗栱等等。各時代斗栱的形式不同,產(chǎn)生的藝術效果也不同。
(三)屋頂
梁架結構的變化,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屋頂形式。屋頂?shù)幕镜男问接?廡殿頂、歇山頂、懸山頂、硬山頂、攢尖頂?shù)?攢尖頂又四角、六角、八角、圓形等等。屋頂是三大部分中變化最大、最有特色的部分。
屋頂形式示意圖
《周禮·考工記》云“上欲尊而宇欲卑,上尊而宇卑,則吐水疾而溜遠”,使屋頂排水流速快而遠,是屋頂形成圜和曲線的主要原因之一,如翼輕展的曲線美也隨之形成。
屋檐的出挑使屋頂還具有納光與遮陽的功能。北京地區(qū)的太陽高度角,夏季為76°,冬季為27°。據(jù)此設計檐的尺度,“柱高一丈,出檐三尺”;或采用柱高的1/3的慣用做法,把屋頂脊步做成42°的陡坡,而把飛檐做成19°20ˊ的緩坡,形成圜和的曲線,恰好使北房在冬至前后陽光滿室,夏至前后屋檐遮蔭。此外,墻壁和屋頂很厚,導熱系數(shù)低,使得房間冬暖夏涼。
- 2023-02-14 雙層惠安芝麻灰八角涼亭建成
- 2022-09-03 禪意景觀石雕小沙彌樣式圖片大全
- 2022-08-26 歐式石材羅馬柱 別墅大理石羅馬柱
- 2022-08-19 羅源青石雕龍柱 寺院盤龍柱雕刻
- 2022-08-05 廣場石材欄桿定做 石雕欄桿雕刻——晉江吾悅廣場